3月1日至27日,著名艺术史家和汉学家、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美术与文化 Sally Michelson Davidson荣衔教授、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前主任包华石教授应邀做客77779193永利官网,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为期一个月的“如何阅读图画——画中之话”系列讲座。讲座由考古系唐仲明副教授主持,来自全校各学院的师生及部分驻济高校和文博单位的学者齐聚一堂,认真聆听了包华石教授精彩的系列讲座。
包教授在第一讲“如何阅读图画”中介绍了图画传达抽象观念的五种认知方法,然后介绍了什么是“画中之话”——图画中所蕴含的、但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寓意。他说,关注画中之话也让我们认识到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艺术品有时包含着同样的寓意。
接下来的六次讲座,包教授从中国绘画的角度透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每次以他总结的“中国的八大发现”之一为主题,分别探讨了: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权利范围的界定;平等的来源;法制;民意反馈(公议);分权制衡;仁政的对象;人情。
同时,包教授在讲座中结合他的新书——China and England: the Preindustrial Struggle for Justice in Word and Image,介绍了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对中国汉宋时期代表性诏书、奏章等的翻译,从而阐释、接受和运用如“分权制衡”、“举贤任能”、“郡县制”等先进的中国政治制度,并促进了英国社会制度从贵族统治向议会民主制的转变。
在最后一讲中,包教授对 “中国的八大发现”进行总结和回顾,阐释“八大发现”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总的来说,它们都代表了“仁政”,是文明政治的特征。接着,包教授坦承他的研究成果,与当前欧美主流历史学家、西方汉学家的看法相左。而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是后者在研究中惯常的“欧洲中心论”视角,即忽视欧洲之外各国的历史,将历史上的新发展归功于欧洲。基于这样的心理,欧美历史学家在研究中普遍存在着处理史料的双重标准,逻辑推理中的含糊其辞,得出结论时的时代混淆,叙事之中的语言诡辩等等问题。包教授揭露了欧洲中心论学者和中国中世纪历史学家将历史演变归功于圣人之道的错误观点。他强调指出,在历史研究中只有采用前后统一的标准才能把握历史演变的内在法则。
系列讲座期间,师生们与包教授展开了热烈的互动,就中西宗教性绘画中出现的统治者形象的性质、汉代的举孝廉制度是否算“举贤任能”、宋代奴婢所拥有的权利等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包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表达了赞赏,同时他也遗憾地指出,听众们的许多问题,恰恰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受到了“欧洲中心论”影响的结果。
“画中之话”系列讲座的研究成果和阐释方法为我校师生展现了新视角,启发了新思维。包华石教授对中国和欧洲的传统文化、古代文献和诗词的掌握入木三分,也激励广大师生熟读中外文献,增强学术研究能力。讲座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